黨務公開應把握的四個關鍵
2017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對黨務公開“公開什么”“向誰公開”“怎么公開”等問題作出了系統規定,為全黨做好黨務公開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進黨務公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堅持黨務公開的正確方向
《條例》明確指出,黨務公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黨內民主,強化黨內監督,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使廣大黨員能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動員組織人民群眾貫徹落實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這一表述,為黨務公開指明了正確方向,也是各級黨組織黨務公開必須首先要把握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務公開必須維護中央權威,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黨務公開必須著眼執政安全,就是要以黨的長期領導和黨的長期執政為首要目標,以提升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公信力、領導力為主要著力點,以鞏固和發展黨的執政基礎為根本落腳點,任何層面的黨務公開不得危及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以及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等。黨務公開必須體現政治使命,就是要圍繞各級黨組織的職能行使和職責履行展開,立足本地區、本部門、本領域工作的更好開展,充分展現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條例》明確規定了黨務公開的具體內容,要求黨務公開必須圍繞各級黨組織的職能和中心任務展開。
中央層面,主要公開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管黨治黨、治國理政重大決策部署,中央領導有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黨中央重要會議、活動和重要人事任免,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加強自身建設等情況。該層面的黨務公開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導向性,一般采取會議、文件、黨報黨刊、新聞報道、專題發布等方式進行發布。
地方層面,主要公開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維護中央權威情況,本地區重大事項安排部署情況,本地區重大突出事件應急處理情況,領導和推進本地區黨的建設情況,本地區重要人事任免情況等。該層面的黨務公開具有很強的中觀性與區域性特點,一般采取會議、文件、新聞、通報發布的形式開展。
基層層面,黨務公開的內容主要是黨的主張在該領域的執行情況,具體包括中央精神和上級部署的學習與貫徹情況、階段性目標的制定和執行情況、黨員教育與學習情況、基層黨的建設的落實與執行情況、密切黨群關系與作風改進情況等。該層面的黨務公開具有很強的微觀性和具體性,一般采取會議、宣傳欄、黑板報、專題簡報、網絡平臺等方式進行。
《條例》明確要求,凡列入黨務公開目錄的事項,有關黨的組織應當按照嚴格程序及時主動公開。黨組織的有關部門要根據黨務公開的基本要求,結合自身的職責和使命提出和擬定黨務公開的具體方案,將擬公開的內容、范圍、時間、方式等作出具體說明;在黨務公開方案擬定以后,要及時提交上級黨組織進行審核,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黨務公開的內容要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認真審核,并及時作出批復,對于不能公開、沒有公開、不必要公開的情況要作出具體的說明;黨組織得到上級組織批復以后,要認真對照上級黨組織的批示開展黨務公開工作,及時回應社會各界對黨務公開的疑惑,認真做好相應的解釋和說明工作,虛心接受各級黨組織與社會各界的合理化的意見建議,努力改進該層面黨的工作。
《條例》明確強調,黨務公開要依法推進,切實做好黨務公開的監督和追責。對于各級黨組織來說,要高度重視黨務公開,嚴肅對待黨務公開,真正本著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做好黨務公開工作,及時改變不想公開、不敢公開、不會公開的錯誤思想與錯誤傾向。要依法推進黨務公開,尊崇黨章,依規治黨,依法辦事,科學規范黨務公開的內容、范圍、程序和方式,增強嚴肅性、公信度,不斷提升黨務公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避免和杜絕黨務公開的隨意性和形式化。要依法有序開展黨務公開的監督考核,將黨務公開情況納入全面從嚴治黨的范疇,健全黨務公開的監督考核機制,完善黨務公開的平臺,創新黨務公開監督的方式,優化黨務公開監督成果的合理應用,確保黨務公開的有效實施。要強化黨務公開的追責,對于黨務公開不夠積極的要及時批評教育,督促改進;對于不敢公開、虛假公開的,要嚴格進行處理,并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通報批評,對于存在嚴重問題的要做到一查到底,作出相應的黨紀處分。
(據《學習時報》2018年3月12日文《黨務公開應把握好的幾個問題》,作者:宋慶森)